手表被誉为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钟表工业也是一个国家精密机械工业中的代表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钟表制造生产基地,深圳市于2014年和2019年两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钟表协会授予“中国钟表之都”称号,被视为最有希望带领中国登顶世界钟表产业之巅的城市。
2022年,钟表产业被列入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深圳市汇聚了1500多家钟表企业,手表产量占中国手表产量53%、全球手表产量42%,年产值接近700亿元。在中国钟表“十强企业”中,深圳市占据了7个名额,是我国钟表产业竞技国际舞台绝对的主力军。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亚达)则是其中的领军企业。
飞亚达成立于1987年,1993年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成为我国钟表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在30多年的发展中,飞亚达坚持“以标准驱动质量提升”的发展战略,目前累计参与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45项、行业标准55项,主导制修订了50%以上的钟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飞亚达手表品牌创始人门腾善早年是精密计时仪器专业的毕业生。飞亚达在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深圳成立后,他就鼓励团队不断学习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和制表工艺,演绎创新经典钟表文化,取得快速发展。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新品展示会中,刚刚成立一年的飞亚达投入了100万元、集中亮相了多款设计新颖、制作工艺精良的飞亚达表,轰动京城。飞亚达的品牌名字,也在彼时与中国表业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
1991年起,飞亚达多次引进瑞士先进数控设备,积极开展自主设备研发,使自身工艺逐渐达到世界名表水平。2000年起,飞亚达开始参与钟表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并成为SAC/TC160/SC3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手表材料及外观件分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和钟表标准化技术联盟发起单位。在此后的20多年里,飞亚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2年,飞亚达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行业领跑优势明显。
在飞亚达的生产车间,飞亚达首席质量官、副总经理唐海元向我们介绍了国产钟表的发展现状。在钟表领域,我国早已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基地,虽然目前高端消费市场依然是国外品牌占优,但国产钟表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迎头赶上。目前,飞亚达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个别技术已经实现行业领先。“即便是在核心的机心技术领域,我们也逐步实现了国产化。”唐海元说。
在国际标准化方面,飞亚达参与了5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其中,飞亚达技术专家代表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制定国际标准ISO 14368-4:2020《无机和蓝宝石手表玻璃 第4部分:减反射处理》的立项申请,担任ISO TC114/SC13-WG1的召集人和秘书,主持并完成了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是第一项由中国主导制定的手表领域国际标准。
如今,飞亚达已经成为国产钟表的门面担当和技术担当,各项技术达到了瑞士同档次品牌手表的水平。飞亚达手表通过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升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通过管理标准、制造标准升级全面带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通过标准引领促进了国产手表整个行业质量提升,让中国手表在世界名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尖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从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开始,飞亚达航天表就一直是我国航天员的必备装备,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新高度。
航天表一直是矗立于钟表最尖端技术之中的产品品类,因其要求能够承受极端的环境条件,如重力加速度、高温、低压、辐射等,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因此生产难度极大。2001年,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对国内诸多手表品牌进行了考察和测试,经过一系列严苛的破坏性实验,飞亚达最终胜出。凭借过硬的技术,飞亚达在神舟五号飞天之前完成我国第一只航天表“神舟五号舱内航天服手表”的研发生产,让我国成为了瑞士之外第二个能生产制造航天表的国家。
对质量的严苛要求和严格把控,成就了飞亚达。“一块机械表从原材料到成品需经过几百上千道制作工序。一个几立方厘米的表壳空间里,要塞入数百个零件,有些零件最高精度是头发丝的1/40左右,只有以过硬的精密制造能力为基础,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钟表市场中生存下去。”唐海元说。
飞亚达航天表的设计开发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也是飞亚达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激动人心的一段旅程。彼时,载人航天工程部门能够给到飞亚达的,是一本厚厚的技术指标书。
飞亚达设计团队在几乎没有任何国外航天表资料可借鉴参考的情况下,独立研发,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了模拟各种太空极端条件,飞亚达搭建了航天表实验室,制造出超过国家标准的航天时计,这些测试覆盖了地球上的极限环境,包括高山、热带、冰川、磁场、跌落等等。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过硬,飞亚达在设计过程中,仔细斟酌每一个技术细节,包括表盘、表针的时间显示方式,手表耐极温和强磁场应达到怎样的标准和状态,等等。其中,神七舱外表中,飞亚达首创45分钟累积计时,用于出舱太空行走的特殊计时;特制AM/PM显示,方便在太空中精准掌握地球时间;通过±80℃极限温差、高于国家标准10倍的48000A/m防磁性能、加速度、冲击、振动及多次快速泄复压等试验,开展精准计时测试。2010年3月,飞亚达神七舱外服表获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同年,该表被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馆藏。
如今,飞亚达每一只手表都需要经过数百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做到精心雕琢。通过代表性的航天表、飞行员表等产品,飞亚达构建了设计领先、技术创新和质量稳定的品牌形象。
对标世界一流提升国产质量
支撑飞亚达一步步从跟跑转变为领跑的,除了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之外,还有飞亚达先进的质量提升和管理方法。2018年,沉淀多年的飞亚达在质量工作中落地了两件大事:设立首席质量官,以及开始实行“SCSSP标准驱动质量提升五步法”。
“飞亚达首席质量官负责全公司质量管理,对质量安全实施‘一票否决权’。”唐海元说。首席质量官又被称为企业第一质量人,是企业对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工作全面负责的高层管理人员。深圳市是全国率先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试点城市,于2011年成立全国首家配合政府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的社会组织“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正式把推进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飞亚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研发质量部为主导,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重点参与的“质量和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全面推广SCSSP标准驱动质量提升五步法,打开了飞亚达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SCSSP标准驱动质量提升五步法的核心逻辑,是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为基础,以构建更高企业标准为手段,达到质量赶超的目的。这里存在一个“学习—检验—创新—超越”的过程。为此,飞亚达将全球范围的钟表领域最先进的标准全部收集整理,形成了飞亚达的“标准资料库”。
“我们在标准体系构建上开展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和梳理工作。”唐海元说。期间,飞亚达克服了国外标准国内无法检索或检索范围有限的困难,克服了海外标准翻译的困难,克服了标准理解和测试的困难等等。有一次,飞亚达在检索到瑞士钟表工业标准NIHS 93-20《一批手表机心可靠性的评定程序》后,无法理解其中的技术要点,也找不到适用的冲击测试设备。为了解决标准理解问题,飞亚达与瑞士技术人员反复多次交流,走访了多家瑞士手表检测设备厂,后又因为外国设备价格过高而转向国内的检测机构。最后,在反复研究试验参数之后,飞亚达创新了一套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冲击试验。
通过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构建新的企业标准体系,通过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质量,飞亚达一步步成为钟表领域的世界名牌。以机械手表为例,飞亚达走时精度的行标优等品率从原来80%提高到现在的100%,且精度还要超过行标优等指标30%;保内维修率从4.81%下降到3.01%,达到瑞士名牌手表水平。飞亚达自主研发的部分机心,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高精度机械手表的水平。